6月30日,阿里巴巴宣布,位于廣西、云南的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以下簡稱產地倉)已全面運轉,今年之內還將在四川、陜西、山東建設三個產地倉,形成全國農產品五大集運樞紐,并在多個省會城市打造20余個銷地倉。
阿里巴巴方面介紹,打造“產地倉+銷地倉”模式后,數字化農產品流通網絡將初步成形,一年可支撐100萬噸生鮮農產品送往全國餐桌。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總裁侯毅表示,通過數字農業、借由數字化,能夠快速縮減供應鏈的鏈路,降低銷售成本,提高零售效率,進而提升提高生鮮商品的品質。換句話說,農產品損耗問題也可以因此得到緩解。
據悉,數字化是廣西、云南兩個產地倉最大的特色。數字化中控室可同步了解兩省農產品數據和入庫情況;水果被送上分選設備后如同做CT,光電分選機能夠測出每一顆水果的酸甜度、果面光潔度,是否有霉斑、劃痕等。而水果果徑也可以精確到毫米,重量精確到0.5克。
侯毅表示,而圍繞數字農業,阿里巴巴分為三個階段推進:第一階段,首先要實現農產品從產品到商品的過程,從商品到品牌的過程。此外還要建立物流體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的銷售能力——由阿里巴巴整個體系承擔,包括大潤發、盒馬、淘寶、天貓、考拉、支付寶、餓了么,阿里系線上所有渠道都會進入。第二階段,實現農業的金融服務,匹配包括農業供應鏈金融,農業保險等服務。第三階段,籌備農業種植過程數字化和科技化,目前在盒馬村進行部分試點。來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