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農人袁麗:多種經營打造現代農業綜合服務體

來源:農世界網 作者: 2020-05-31 來源:農世界網

袁麗,女,漢族,1973年7月生。中專學歷。中共黨員,高級職業農民職稱。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寺前鎮人。

現為陜西高原之星果業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澄城縣灃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澄城縣灃田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澄城縣園夢家庭農場負責人,縣職業農民協會副會長,渭南市、澄城縣人大代表。

1991年參加工作,在縣生產資料公司干過營業員、出納、宣傳干事;1997年下崗,回到農村,自主創業。她自立、自信、自強,干勁十足,風風火火,始終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組織發展合作經濟、村級經濟、婦女經濟,在中央七套“農業節目”、農林衛視、“農家四季”現身說法,帶動周邊地區果品品質提升,讓成員收入高出非成員1500—3000多元。連年來,獲得中省市縣鎮各級各類榮譽30余項次。

  創業歷程

1、回到農村天地寬。

袁麗原本是澄城縣生產資料公司的一名職工,1997年被迫下崗,她選擇了回農村發展。先后壓過面、做過手工、偷偷寄資料學做變蛋,在家里賣化肥開農藥店,后來到街上租門面房開“興隆農資經營部”,騎著摩托、開著三輪在周邊村莊送貨上門,帶上土專家、邀請果樹權威進村講課,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組織農民外出參觀學習,與農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2002年冬,在科技能人的要求和支持下組建了“渭北興農果業協會”。

2006年,創辦興隆農貿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7月,在“渭北興農果業協會”和興隆公司運營的基礎上,發起成立了陜西高原之星果業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社,設立服務總部,以村級科技聯絡員為紐帶,建立成員技術檔案,開展土地流轉業務,推廣統防統治,節水灌溉,農技入戶,印發報刊,不失時機地讓成員了解并享有補貼政策,引導廣大成員科技致富。

目前,“公司+合作社”力量發展壯大,駐地緊靠108國道,占地31畝,有員工8人,核心成員108戶,聯結帶動農戶1638戶,輻射大荔、蒲城、合陽、澄城四縣124鎮村,發展示范基地4800畝,為成員提供果業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信息,生產資料、農機購買和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等服務,相繼建成了農民培訓室、肥料倉儲、門市、農機庫棚、830米深井一眼、三千噸果品儲藏冷庫、客商代辦商務住宿等設施,總資產1200萬元。

先后被評為中、省、市、縣“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綜合服務體”、“農村科普基地”,連年獲得“先進集體”“誠信單位”“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合作社注冊的“帝比”牌系列水果被全國工商聯評為綠色超市推薦精品水果、榮獲第十五屆、十六屆楊凌農高會后稷獎,青提和紅提葡萄榮獲陜西省果品金獎和優質獎。

2、趟出路子報鄉梓

多年來,袁麗聯系對接大專院校專家老師30余名,合作研發型、流通型和生產型中小企業40多個。三年來流轉撂荒土地1200余畝,建科技示范溫室櫻桃大棚3座。2020年試種鈣果苗(歐李)10萬株。牽頭制定“習氏村”五年發展計劃——依托美麗吳坡大環境,實施沿西習,經趙家,拐布袋王,達幺習,至東習的民俗農宅,休閑農耕體驗教學,農旅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動群眾社員自力更生,建設美麗家鄉。

她研究政策,爭取項目和資金。2017年,爭取到縣農業局產業扶貧資金15萬元,測土配方免費肥料30噸,扶貧辦扶貧參股資金20萬元,人社局貼息貸款135萬元,精準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

實施了農機飛防項目,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等等。2019年,多方考察,組織實施鈣果引種示范和智能4.0蘋果(桃)分揀選果線項目?!肮?合作社”的經營范圍進一步擴大。

  經營模式與特征

1、以農為本,不離農業、農村和農民

負責家庭農場和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了農業科技公司,既有服務,又有商業經營。目前正在向生產加工和科技研發拓展。多年的農資農技服務,讓袁麗成長為高級職業農民,她積極參加縣里組織的“十百千”精準扶貧,擔任教師,在一線為農民指導服務。

例如,北酥酪村楊秋云、秦家莊村周志梅、西觀村和茹三位女同志,在她的帶領引導下,自愿入社,取得創業證,認領農機,享受分紅,學習新技術,科學務果,不同程度的走上了脫貧之路。

2、多種經營,全面發展

她將自己的實體定位為“公司+合作社”的模式,既搞種植指導,又搞農機服務,還進行信息和銷售等的服務,不局限于單一的一種產品、一種業務和一個品牌,而是順應市場要求,進行綜合的農業開發,包括生產經營、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村產權改革、新產品開發、地域品牌宣傳等,在實施國家項目中,又切實做到惠農扶農助農。

今年九月份上馬的蘋果智能4.0分揀選果線項目,已完成廠房建設、機器進駐,即將簽約600噸蘋果選果任務訂單。從技物幫扶到果品貯藏、選果包裝、發貨銷售,她做到了果業生產的全流程服務。

3、立足服務,全力打造農業綜合服務體

多年來,她的實體有了一定積累,具有果品貯藏、冷庫經營、農機銷售、分揀選果等板塊業務,但是,將各種資源進行整合,提升為農服務水平,始終是其根本。

比如,技術專家資源,銷售渠道信息資源,平臺資源以及學習到的政策吹風,她都原原本本教給成員群眾,在群眾中享有高威望,好口碑。

4、不斷學習,始終要求進步

她每年外出學習數次,組織團隊學習充電,要求成員群眾和身邊的人,重視學習。2018年,和合作社同仁外出學習考察8次,先后去北京2次,去上海、廈門、杭州、云南哀牢山、延安梁家河、廣州榴花等地。在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游學期間,認識到合作社的發展必須依靠自身。

在梁家河學習,體會到“脫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人”的真情、決心,和對農村的感情,農民的感情,農業的感情。堅定了做好農業企業的信心。受其影響,團隊核心有8人。

  發展中的困難與挑戰

以帶頭人袁麗為核心的高原之星“公司+合作社”經濟體,數十年來,從公益服務轉為“公益服務+商業經營”,從松散組織轉為企業管理,取得了許多成績。但是,隨著當前社會經濟形勢的變化,也面臨著外界的和自身的種種問題,如土地撂荒,無人耕種的問題;

土壤惡化,病害困擾,農產品品質下降,質次價低,但生物有機肥難于推開的問題;國家獎補政策不能到基層合作社的問題;農民觀念和科學素質有待提高的問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入股發展的合作經營理念不高的問題;運行不規范的問題;發展資金的問題;

利益驅動、獎罰制度落實等管理問題;落后地區、貧困地區合作經濟發展緩慢、步子小問題;特別是基層聲音、建議難于為上級體察的問題,都亟需解決。

  發展成效與下一步打算

袁麗和她的實體發展思路清晰,堅持為農服務始終不變,要將新農人實體發展提升為綜合性、全程化、一站式的服務組織。做到機構設置健全,管理運營規范,技術力量雄厚,銷售網格成形。為繼續拓展業務,提高服務水平,在市場競爭中求得更大生存空間。

1、做實項目打基礎

要組織大量的拖拉機、耕作機,向荒坡地開進,要將土壤改良、深耕、整理、連片做到位。實施農機飛防,進行統防統治,輻射到蘋果、梨、桃、葡萄上。實現托管業務。開發撂荒地,培肥地力,為下一步規?;N植打好基礎。

2、做好土地流轉托管

引導土地參股,建立示范、樣板。對于沒有經濟價值的田塊,推出流轉托管新政,“地主”只需將地交給合作社或者種植大戶,可以什么都不需再管,由合作社來進行整合、作務。


3、打造農旅融合產業基地

要將農業觀光、旅游休閑、文化教育、傳統民俗等融合起來,打造108國道澄城寺前鎮段——沿西習村、繞趙家村、拐中習、至東習村約10公里休閑度假、旅游觀光、農耕體驗、民俗農舍、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等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同時,建設習氏家風館、農民大學及紅色教育基地。

將中小學生吸引來,建成實驗基地。三至五年內,將合作社打造為讓人羨慕的農旅融合產業基地。

4、加強外聯合作

走出去才會有出路,聯合起來才能夠生存。要與多個企業、單位或者合作社、協會合作,取長補短,互相借力,共同發展。特別是在新技術、新生力量方面,要加強與縣職教中心、農廣校等的合作,培養年輕、有活力的飛防技術人員。要讓年輕人愛農業,讓新農民成為高素質農民。培養青年接班人,未來的經營者和財富創造者。

5、繼續培養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

今后的路子將是面向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的,服務對象也必定是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在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逐漸增多之時,正說明了這種趨勢不可阻擋,越來越烈。

要緊緊抓住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團結一心,共謀發展,實現雙贏、多贏和共贏。將現有的農業綜合服務體打造為現代農業綜合服務體,將各項工作做得更細、更實。

  新農人自我點評

袁麗說,農業要發展,農民要富,農村要美起來,必須聯合起來走合作之路, “高素質農民”將成為今后的發展方向。未來,農業生產的精細化要求會更高、更多、更難,這對我們文化程度淺、缺乏專業訓練的早期職業農民和女同志來講是一大挑戰。

作為公司法人,她要考慮收入和經營;作為合作社負責人,她要為成員服好務;作為縣職業農民協會副會長和市縣兩級人大代表,她要為成千上萬的農民代言、發聲。

袁麗除了生產上的多種經營壓力外,其多重身份帶來的多種問題和要求常使她應接不暇。

很幸運,她參加了在浙江大學的學習,在魯柏祥老師的鼓勵支持下,她堅信農業一定會好,合作經濟的路子一定會越走越寬。她勉勵自己說“只有努力才會有機會!只有干才會掌握方法?!?

本文修定稿節選自2019年出版的《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農人發展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

版權說明:文章來源農世界網,經農世界網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轉載申請,違規轉載法律必究;轉載文章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參與討論

所有評論

熱門文章

回到頂部 人妻无码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