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娟,漢族,1976年生,湖南人,定居廣州,工作地在青海和杭州。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營銷總監,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中國三文魚分會副秘書長,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戈壁幫常任理事。為人外表冷靜理性,內心感性而跳脫,尊重規則,喜歡挑戰。
最早在北京當高中老師,2001年投身戶外,做過《戶外探險》、體壇傳媒《OUTSIDE》雜志編輯部主任,2009年以后成為自由撰稿人,2016年因為機緣巧合,在國產三文魚領軍人物應米燕感召下,接觸并進入農業水產領域,從事龍羊峽三文魚市場、銷售工作至今。
民澤龍羊峽是國產三文魚龍頭企業、青海省三文魚產業聯盟盟主企業,龍羊峽三文魚是青海地標品牌,也是唯一獲準出口歐洲的國產三文魚,占國產三文魚市場60%以上。
創業歷程
大學畢業后在北京當了一名高三老師。人生軌跡應該是從此教書育人,在與半大孩子斗智斗勇中慢慢成為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固定的“湯老師”,但帶完第一個高三畢業班,我對孩子們說:“不要害怕,你們還年輕,年輕就意味著無限可能?!闭f得多了,自己內心也開始變化。
那一年暑假,背著登山包,帶著睡袋和邊防證,獨自一人踏上西行的旅程。從北京到西寧,到格爾木,再到拉薩。這一趟旅行,始于沖動,卻找到越來越開放的自己和對旅行、探索的熱愛。于是辭職一頭扎進了戶外生活。
跨界之后,有過迷茫,不知道到底能在這個行業里做點什么。真正的蛻變始于第一次來到龍羊峽三文魚的養殖基地。初冬的天氣,莽莽無人區,茶納山下,零下十幾度的湖面,清澈的完全不黃的黃河上游,炫花了眼的高原陽光,讓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什么是“好山好水出好魚”。
而全進口的亞洲領先的全自動投餌系統,更是一舉顛覆了我對漁業的原始低端印象,這些明顯不輸于世界上養殖三文魚歷史最悠久的挪威峽灣海水養殖場的技術、設備,但國人對洋貨由來已久的盲目推崇,和對中國制造食品行業的不信任,導致國產三文魚市場地位尷尬,只能以進口魚售價三分之二的價格出貨,而終端市場更是不認可,水面作業的同事對魚的熟悉和喜愛,加工廠同事對魚的珍重和認真,都讓我再次慶幸加入這個行業。
經營模式與特征
隨著時代發展,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的不斷涌現,迫切需要我們從商業模式、技術、品牌、營銷、管理等方面求新求變。
民澤龍羊峽公司一直堅持走品牌突圍的道路,多年堅持知識普及和終端宣傳,圍繞“新鮮”“健康”“營養”“安全”產業核心優勢,關注高端消費人群和親子群體,定向圈層營銷。
跨界營銷,打造“奔跑的三文魚”IP,從體力奔跑角度,依托參與高水平、高影響力體育賽事的社會高凈值人群及行業精英和意見領袖,從健康生活方式角度進行口碑宣傳:連續四年贊助全球華語商學院參與的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
發展中的困難與挑戰
環保政策限制企業發展空間和動力
國家實施針對水產養殖環境整治的環保政策以來,有的省份對大水面三網養殖一刀切,給養殖企業帶來生存危機。大環境下,擔心環境風暴卷土重來,為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做出的投入勢必采取更為慎重的態度。
偏遠地區經濟落后延緩了企業成長速度
青海地處西北偏遠地區,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產業業態單一、人才短缺阻滯產業發展。產業發展整體層次比較低,人才難招難留。
史無前例的負面輿情沖擊企業乃至國產行業
2018年5月22日晚,央視《經濟半小時》以《科技里飄出的新‘鮮’味》為主題對龍羊峽以科技推動三文魚產業發展進行報道后,再次出現網絡平臺上有組織的惡意攻擊。一時間,“真假三文魚”話題在媒體上持續發酵并成為社會熱點。
下一步打算
將來,要依托產業發展漁業養殖類的旅游,結合賽事和活動,建設三文魚博物館傳播三文魚文化,樹立中國三文魚高端品牌標桿,打造出一張響亮的地標“名片”,并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將龍羊峽小鎮打造成為中國獨一無二的三文魚小鎮,并依托三文魚小鎮,發展冷水魚精深加工、冷水魚養殖和休閑旅游為一體的村鎮服務業,在青藏高原為國產三文魚的品牌宣傳走出新路。
自我點評
從小到大,我都覺得自己是個理性思維更重的人,但其實骨子里卻一直有著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熱情。從老師到記者,再從媒體人到漁民,是我對個人生活多種維度的追求,也是一個母親對孩子愛的特殊表達。
投身農業,初衷是做讓媽媽們放心、對孩子們有益的健康食材,一路走來,漸漸被更高端的目標引領,要做國產三文魚的標桿,做不輸于國際大牌的中國三文魚品牌。
同時,作為一個新農人,因為工作見識了高原的純粹和美麗,荒僻和落后,想借助公司的平臺,通過自己的努力,宣傳當地的美麗,幫助當地的老百姓,并為持續保有這樣的美麗和淳樸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新農人主題培訓班課堂上,魯柏祥老師第一課就教導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管社會如何進步,物質化和利益化的過度追求如何破壞了社會的誠信和生活的細節,我們每一個人依舊可以做到秉持初心,并在這個基礎上,做出自己的努力,我相信,突破舊有理念,擁有新思想、新技術、新能力的每一個新農人都是破繭而出的蝴蝶,而每一只蝴蝶扇動翅膀,也許就能掀起農業領域的新風暴!
本文修定稿節選自2019年出版的《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農人發展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