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20年前,國內已有企業在做農資電商

農世界網     2020-05-08 來源:農世界網

近日,隨著部分廠家密集發布禁止網絡銷售其農資產品的聲明,農資電商又一次成為行業熱點話題。

為此,筆者寫了篇評論文章【企業發聲明,有用?沒用?】(點開閱讀:一場由企業聲明引發的大辯論,是否預示農資分銷渠道線上線下共存將成為新常態?),引發讀者激辯。

上一次農資電商成為行業熱點話題,還是在五年前,稱為‘農資電商元年“的2015年。

那兩年,原本平靜的農業行業,因太多行外大鱷殺入而攪得熱火朝天:阿里巴巴投資100億打造“千縣萬村”計劃,恒大投資千億進軍農業,京東下鄉…...“農業,下一個房地產業”“未來20年,最賺錢的行業是農業”的說法,更是攪動國人關注農業、投資農業的熱情!

作為農業行業的子行業——農資行業,也因“農*網”“云*場”“田*圈”等電商平臺及大量網購APP的設立,吸引無數行內人眼球,“忽如一夜春風來,農資電商遍地開”,農資這個傳統行業在互聯網浪潮沖擊下開始躁動起來了。

當時,有人說“農*網”是國內第一家農資電商,有人說龍*電商比“農*網”還早,也有些人說“*農網”在2009年已經搞網購農資了…...

  到底哪家企業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呢?

其實,有一家企業,早在20年前已經做農資電商了,并且在5年時間里陸續投入巨資,推進名為“千縣萬點工程”的龐大計劃:在全國一千個縣設市場部,在一萬個鄉鎮設立工作站,為全國各地代理商配備電腦終端---瘦客戶機,建設以營銷系統為核心,物流配送系統為基礎,技術服務系統為支持,電子信息系統為管理手段的龐大農資網絡工程,從事農資電商和農村服務......

那,這家企業是哪一家呢?

農資行業有點資歷的人會知道這段歷史——

2000年,農資行業冒出“四小龍”,分別是深圳瑞德豐、南京紅太陽、武漢科諾和云大科技。

其中,云大科技于1998年9月于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證券代碼600181),是農化行業上市最早的企業之一,通過首發和配股募集近十億資金,在全國設立15家分公司,投入9000多人的推廣兵力,以技術服務帶動產品銷售,推廣蕓苔素內酯,是國內最早開展農資地推,開創了國內農資營銷模式的企業。

是德國巴斯夫”除盡、安克“等產品的全國總代,亦是美國陶氏益農、德國拜耳、美國固信、澳洲新農部分產品的全國總代,年銷售額近4億元(當時北上廣深樓價在每平米2000-4000之間,按現在購買力計算,約在40億元/年以上)。

1999年,云大科技投入1.87億元啟動“千縣萬點”工程,分兩期,在5年內建設覆蓋全國的電子商務及物流體系,從事農資電子商務,還將涉足農村金融和農產品流通,服務三農;并專門招聘IT人才,在廣州成立信息技術服務公司,為全國代理商配備電腦終端,實行全國聯網,培訓云大的業務員和代理商學習電腦聯網操作,進行遠程病蟲害診斷和產品網購操作…...

筆者當年給廣東增城、番禺等地農資批發商上門安裝瘦客戶機(電腦終端設備),培訓客戶使用電腦,聯網登錄,網上下訂單......很多客戶是第一次見識電腦,也不懂打字。

當時農村市場缺乏互聯網基礎,“千縣萬點”工程項目太超前。

2000年,全球互聯網泡沫破裂,納斯達克指數從5048點一直跌到2002年的1172點,互聯網業大環境受到影響;隨后幾年,伴隨云大科技企業內外部股權斗爭的激烈演變,大股東和董事長幾年內數次變更,其農化產業受波及被邊緣化而逐步走下坡路......2007年12月,云大科技被太平洋證券(證券代碼601099)借殼。

最終,作為國內第一家做農資電商的”吃螃蟹者”,云大科技既成為農資電商運營模式的先行者,亦光榮地成為農資電商模式探索的“先烈”!

20年過去了,現在,互聯網應用、智能手機應用在農村早已普及,并且即將全面進入5G時代,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已離不開網絡。

今年,由于受疫情影響,網購、直播火爆,極大地推動了各種線上業務的發展,農資電商,也借助這股東風,重回行業視野。

未來,企業如何借助互聯網業的快速發展,進行線下與線上的有機結合,多賽道參與市場競爭,把握風口紅利,已成為每家企業管理者亟待研究的課題!

版權說明:文章來源農世界網,經農世界網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轉載申請,違規轉載法律必究;轉載文章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參與討論

所有評論

熱門文章

回到頂部 人妻无码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