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發展需要新農人

農世界網    華南農大 2020-05-19 來源:農世界網

返鄉創業的新農人 圖/荔枝大王

產業興才有鄉村旺,有什么樣的農民就有什么樣的農業和農村。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點是產業興旺,關鍵是人才振興,其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抓手。

  現代農業發展需要新農人

“誰來種地”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必須面對的現實難題。發展現代農業,著眼點是“人”,農業勞動力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土地產出、資源利用和農業國際競爭力。

首先,現代農業發展需要高素質農民。

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舒爾茨在《改造傳統農業》一書中所言,在決定農業生產的增長量和增長率的生產要素中,土地差別是最不重要的,物質資本差別是相當重要的,而農民的能力差別是最重要的。

中國農業生產經營正面臨著勞動力素質結構性下降、勞動力老齡化、青年農民數量不足以及從業素質不高等問題。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2016年底,全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共有31422萬人,其中,35歲及其以下的只有19.2%,55歲以上的占到33.7%;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只有8.3%。

其次,現代農業轉型發展需要新農人。

面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態勢,傳統小農戶和沒有受過系統職業培訓的農業從業者已難以適應農村變革和農業發展的要求。

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村發展越來越需要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提供人力支撐。與傳統農民相比,新型職業農民能夠更好地將其掌握的專業技術與農業規模生產、經營結合起來。

最后,農產品質量和安全需要新農人?!懊褚允碁樘?,食以安為先”,食物安全日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傳統的依靠經驗和習慣的小農生產已經難以確保進入市場的農產品質量和安全,要想從根本上保障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必須從源頭上控制,通過加強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提高勞動者的素養,以專業化、職業化的標準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新農人培育存在主要問題

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引導者及重要載體,自2012年中央一號文首次提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以來,之后歷年中央一號文均強調要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新型職業農民數量得到快速增長。但是,當前新農人培育中還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培訓內容雷同,針對性不夠。

從生成機制看,新型職業農民主要包括農業產業內生型、返鄉回歸型和資本下鄉型三種,根據各自特性,培訓需求也各異,比如,農業產業內生型的新型職業農民雖然擁有豐富的生產經驗,但在科學種養、現代管理方法、市場營銷理念和品牌意識等方面有培訓需求; 

而返鄉回歸型和資本下鄉型新型職業農民可能的優勢是市場意識強、資金來源足,但農業生產經驗和切身體驗相對不足,需要強化對其農業生產經營特性的培訓。

然而,現有的政府主導型培訓還未能真正按照培訓對象的特點提供針對性強的培訓。

二是培育方式單一,多樣化不強。政府主導型培育模式是我國新型職業農民的主要培育模式,此外,還有市場主體培育模式、現代院校培育模式和社會組織培育模式等。

但是,當前不同模式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仍以課堂培訓為主,穿插實地考察,課堂講授多,實踐操作少,且上課時間固定,影響培訓知識的應用轉化效能,需要借鑒農民培訓的東亞模式,為農民提供多樣化、系統化的教育和培訓。

三是培育理念滯后,系統化不足。在頂層政策驅動下,各地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連續不斷,辦班和參訓熱情都很高。但是,培訓理念滯后,還停留在辦班授課發證階段,培訓設計系統化不足,缺乏培訓結束后的跟蹤指導和服務。

  新農人培育需要有新思路

好的戰略、好的制度要有好的實施機制。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靠單一因素就可以推進的。

一要堅持個性培育。

在全力推進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進程中,必須不斷總結培訓經驗,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培訓方式,提供適合培訓對象需求的培訓內容,并通過適合個性需求的差異化的信息傳授渠道,形成各具特色的培訓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個性培育,提升培訓效能,讓受培訓的新型職業農民真正成為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生力軍。

二要堅持多元培育。

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必須堅持多元培育,既要關注那些一直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進而成為種養大戶或家庭農場主的農業產業內生型新型職業農民的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強化其現代農業科技和職業素養培養 。

更要關注那些在外務工、求學和參軍退役等返鄉回歸型新型職業農民的農業農村情懷,引導其將在外務工、求學等經歷獲得的現代市場意識和管理經驗等與農業發展的特性結合,堅定以農為業的決心和信心,進而走職業化和專業化的農業從業人員發展道路。

三要堅持系統培育。

關鍵在于全程培育、全程指導和全程服務,讓每一個有需要的新型職業農民在其職業生涯發展及其農業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和階段都能夠方便快捷地得到專業化、精細化和個性化的指導和服務,化解其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資金、技術、管理和銷售等方面的難題,暢通其職業發展渠道,讓新型職業農民真正成為有吸引力并受人尊重的職業。羅明忠 雷顯凱(作者分別系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

版權說明:文章來源農世界網,經農世界網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轉載申請,違規轉載法律必究;轉載文章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參與討論

所有評論

熱門文章

回到頂部 人妻无码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