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世界網記者現場報道,第35屆中國植保信息交流暨農藥械交易會(簡稱 “植保會”)于11月22日-24日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植保會展示面積100,000多平米,吸引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植保系統、專業化防治組織、農藥械生產企業、經銷商、合作社、家庭農場主等18萬以上人次參觀采購。
農世界網作為植保會媒體支持單位,派出2位駐場記者在會場,通過“網上看展”欄目,讓廣大農業人能及時、快速了解植保會現場情況。
企業介紹
山東土秀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服務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山東土秀才”、“濟南巨微”兩大服務平臺,“土秀才”被評為中國著名品牌。
公司研發團隊由山東大學生科學院、山東農業大學生科學院權威專家共同擔綱,并獲政府專項研發資金支持,“土秀才微生物技術中心”被評為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2016年“中國科協海智專家工作站”落戶土秀才。
土秀才廠區占地35000平米,微生物中心設備先進,能獨立完成菌種的篩選、分離、復壯等工作,發酵車間、造粒車間、菌劑車間、液體肥車間一應俱全,配料系統全部電腦控制,計量準確,進口機器人碼跺,自動化程度行業領先,設計年生產能力25萬噸。
在完善硬件體系的同時,全面加強質量控制,通過ISO9001國際質理管理體系認證。同時被評為 “中國生物肥料排頭兵企業”、“濟南市農業龍頭企業”。農業部微生物肥料登記證9個,與山東農科院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合作,承擔了國家農業部科研專項的中試任務。
記者采訪
農世界網現場對展位工作人員進行了簡單采訪。
農世界網記者:第幾次來參加植保會了?
展區負責人:從公司成立以來一直都有參加,而且一直是作為協辦單位。
農世界網記者:這幾年植保會有什么變化?
展區負責人:對我們來說變化還是比較大的。一開始參展商和客戶之間都不太了解,來參展的不是太多。但是前幾年呈現出一個火爆的狀態,是因為大家可能開始覺得從植保會里能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商機。
今年整體情況還可以,感覺參展企業挺多,但是客商可能沒有前幾屆多。
農世界網記者:您覺得主要原因是什么?
展區負責人:我們也在想這個事情。我覺得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可能是跟舉辦的地理位置有關;第二,現在不管是客商也好,還是經銷商也好,大家都往規?;l展,大基地、大客戶比較多。
這部分人在選擇產品時,可能不是說來參加一個展會就能定這個產品,很多也許之前就有合作意向了,通過參觀工廠也好,洽談也好,已經達成合作。再去植保會的話,可能會覺得收獲沒有他們想象中的多,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這幾年參展的企業非常多,企業參展的形式可能需要創新。如果說僅僅是將產品和包裝羅列在這里,做一個非常漂亮的展位,這種對比較有實力的大客戶來說,吸引力不是很大。
我覺得是這三個原因導致到場的客商相對少一點。
農世界網記者:土秀才作為植保會的協辦單位,想通過植保會獲得什么?
展區負責人:土秀才一開始參加植保會的時候,是想通過植保會來凸顯品牌。到了中期階段,是想通過參加植保會來獲取一定客戶。
經過幾年的總結,我們覺得參加植保會,獲得的是一個和同行還有其他人學習、溝通交流的平臺。企業要發展必須要借助一個平臺,不管植保會未來的走向如何,我們始終堅信植保會是企業尤其是農資企業去溝通交流和發展的一個很好的平臺。
而且這幾年國家發布了很多的政策,很多最新的政策都是在植保會上第一時間發布出來的,這也是企業去獲知國家動向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通過植保會來增加收益,這個功能對我們來說已經弱化了。還有一個目的,參展也是向客商去展示我們的企業,對于我們現有的客戶來說,對提升他們的信心還是非常有用的。
農世界網記者:現在很多消費者希望能買到有機的、不使用農藥化肥的、低價的農產品,您怎么看?
展區負責人:這種想法放在幾年前整個污染比較重的時候,是很正常的。但是這幾年隨著化肥、農藥的量越用越大,對土地和水源的污染會非常的大。
我們企業有一個理念,就是品質農業,品質生活,這是我們的一個奮斗目標。這幾年土秀才在做生物有機肥,生物有機肥以菌種為主。
首先想讓大家吃到可口的、成本又低廉的農產品有點難,只能一步一步地來。作物都是從土壤里面出來的,現有的土壤的破壞程度已經很高了,只能是先修復土壤,土壤修復好了,才能去想如何種出更高品質的作物來。
土秀才現在進行的第一步就是修復土壤。我們現有的很多款產品的主要功能都是以修復土壤為主,結合土秀才的有機肥,以菌養菌、以菌活菌,增加土壤的活性。下一步再去想怎么提升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這是后期的一個大目標。
農世界網記者:菌肥可以讓在土壤中形成一些很健康的菌群,除了這種正向的作用,有沒有可能產生其他有害的菌?或者對作物的生長產生不好的影響?
展區負責人:菌肥在土壤中肯定會產生一些雜菌,沒有任何企業的產品能夠避免掉。但是如果以菌治菌產生雜菌了,我們有另外產品能去抑制病蟲害和雜菌的生長。只能是多種肥料相互作用,農戶種地的時候不可能只使用一種肥料,通常是結合其他肥料,相互起到抑制的作用。
土秀才有底肥、追肥、水溶肥等等可以和菌肥搭配著用,我們不是單款產品單賣,一般會給用戶搭配一個套餐,有液體的、有粉劑的、有顆粒的,達到多重效果。
很多地方的土壤是板結的狀態,土秀才的幾款菌肥不是說能立馬讓它見效,但是對土壤持續性的板結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農世界網記者:我們的菌肥不能立馬就見效果的話,推廣起來會不會有難度?
展區負責人:其實現在很多農戶的肥料知識可能跟我們是差不多的,或者比我們更好一點。他們也知道用這種肥料不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我不知道其他企業有沒有能達到這種效果的菌肥,如果有的話,是一個非常好的突破。但至少土秀才現有的產品還不能達到。
農世界網記者:有哪些銷售渠道呢?
展區負責人:我們以二級經銷商的方式,公司業務員不直接對接農戶,通常是經銷商來對接。除了西藏,在其他的區域都有布局銷售渠道。目前發展得比較好的是南方區域和山東地區。
農世界網記者:公司研發的方向有專門針對南北方的差異嗎?
展區負責人:有。公司現有的業務員是從總部直接派駐到各個區域,研發人員會定期從全國各地收取土壤樣品,會對土壤進行分析,針對不同區域的土壤生產適合的肥料。
農世界網記者:不同區域推廣有不同的難度嗎?
展區負責人:公司的推廣體系還是比較成熟的。以往是銷售人員單純地推廣公司的產品,可能僅僅是在營銷,農技知識就會差一點。
但是現在整個銷售團隊有140多個人,銷售方式是以銷售加技術推廣。我們的銷售代表不僅是銷售產品,還有肥料、作物生長方面的專業知識,這樣去推廣很容易一些。
農世界網記者:有線上的銷售渠道嗎?
展區負責人:目前沒有線上的渠道,還是以傳統的渠道為主。
農世界網記者:有新農服、智慧農業方面的相關規劃嗎?
展區負責人:有了解和分析過,但是現在暫時不太適用于我們公司。我們是想先活著,再想著怎么去發展得更好。
農世界網記者:今年的銷售狀況怎么樣?
展區負責人:去年銷售額是1.1億,按照40%的增長率,今年應該也沒什么問題。
農世界網記者 吳倩 現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