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世界網記者現場報道,第35屆中國植保信息交流暨農藥械交易會(簡稱 “植保會”)于11月22日-24日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植保會展示面積100,000多平米,吸引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植保系統、專業化防治組織、農藥械生產企業、經銷商、合作社、家庭農場主等18萬以上人次參觀采購。
農世界網作為植保會媒體支持單位,派出2位駐場記者在會場,通過“網上看展”欄目,讓廣大農業人能及時、快速了解植保會現場情況。
企業介紹
佳多科技始創于1986年,園區占地面積36.3萬㎡,專業致力于農林病蟲害的測報、防控、物理防治器械的研發、生產,是一家集科研、生產、銷售、服務、培訓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河南省、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廣西、山東、上海、河南、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農業部農牧漁豐收計劃一等獎三項等國家、?。ú浚┘壙萍吉勴?。
佳多目前已形成以下四大核心產業:
1、通過佳多病蟲智能測報、智能偵誘、物理防控、昆蟲選育防控、遷棲防控、生物防控技術構建完成“一測、一偵、四控”智能監控體系;
2、通過農林ATCSP物聯網系統構建的標準化、網絡化、可視化、模型化、智能化、信息化為中心的病蟲害智能化測控產業;
3、通過佳多萬畝有機生態基地無害化種植技術集成構建的有機食品深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
4、通過健康診斷監測設備為用戶健康狀態實時監測預警,提供病情遠程診斷,遠程診療構建的健康產業。
記者采訪
農世界網現場對佳多集團總經理趙慧媛女士進行了簡單采訪。
農世界網記者:第幾次參加植保會?
趙慧媛女士:好多屆了,一直都有來。
農世界網記者:覺得這幾年植保會有什么變化嗎?
趙慧媛女士:植保會可能反映出的是整個產業體系上的變化,但是具體的形式都差不多。
農世界網記者:這次有什么收獲嗎?
趙慧媛女士:客流量挺多的,但是不知道最后成交了多少了,還需要后續跟進。
農世界網記者:咱們產品的特點是什么?
趙慧媛女士:我們主要有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和綠色及生物防治相關設備。
病蟲害的接收預警是從地面誘測加上高空偵誘兩方面來進行。公司有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聯網設備,可以做到蟲情識別,通過物聯網設備的監測數據,建立相關病蟲害的數據模型,來指導精準防控。比如確定在什么時間點,開啟什么樣的設備來進行防控。
高空監測是通過雷達掃描到昆蟲的種群、路徑,識別靶標害蟲后,再指導精準對應的光源來進行防控。這樣能達到生態的平衡,不是所有的蟲子都誘,有針對性的防控。
防控方面主要是物理防控,一個是燈光誘控,一個是色板誘集,再加上生物防控。
生物防控有個特點,是從當地感染病菌的蟲身上提取病原真菌,然后進行機器設備的量產化,一鍵啟動,量產化的菌就出來了。然后直接噴灑到大田,或者通過誘蟲設備,把菌噴灑到誘蟲設備的蟲體里,保持它的活性,然后再釋放出去。
農世界網記者:國家在倡導生態發展,對我們這種類型的企業會是機遇大于挑戰?
趙慧媛女士:雖然企業的方向符合環保要求,但是需要大量的技術和操作方面的培訓,對農民來說也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再加上產品的使用面比較窄,可能新產品研究出來還沒到推廣高峰期的時候,就會有很多仿照品出來,沖擊整個市場,擾亂市場的技術規范。
農世界網記者:我們產品的競爭優勢是什么呢?
趙慧媛女士:第一,公司所有的核心技術都有自主知識產權;第二,所有的設備都可以相互關聯,數據可以共享;第三,用戶不用擔心設備的升級換代,公司設備是自主生產,不像很多廠家是拼起來的,它們的設備升級換代就會有很多困難。
農世界網記者:有哪些獲客渠道?
趙慧媛女士:通過不同的媒體、公司舉辦的技術培訓會、業界的會議等等。
農世界網記者:客戶主要分布在哪些區域?
趙慧媛女士:幾乎全國都有。
農世界網記者:推廣有什么難度嗎?
趙慧媛女士:現在有一些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我覺得可以在教材中加入綠色生物防治的內容。以前的教材大部分是化學農藥防治、土壤機械之類的,所以教材的編排以及學校培訓的內容要跟上。光靠企業去做,效果是有限的。再加上如果企業去宣傳這些,大家就覺得我們總是在賣產品,但是這也是一個基礎推廣的途徑。
農世界網記者:合作的客戶類型有哪些?
趙慧媛女士:政府和企業都有。
農世界網記者:企業和政府怎么樣才能達到共贏?
趙慧媛女士:目前我們在探索社會化服務體系,政府出資,買公司的服務,公司承擔技術監測的任務,把相關數據報給政府,政府再進行決策。
農世界網記者 吳倩 現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