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世界網消息,預制菜供應鏈平臺“找食材”已于 9 月完成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銀河系創投,具體金額暫不公布,本輪估值過億元。
先來解釋下什么叫“預制菜”
預制菜是凍品的一個細分類目,菜品在中央廚房制作好、采用冷凍技術保存、只需復熱及簡單加工便可成為成品菜。
舉個例子,找食材里銷售最好的一個單品是“鱸魚”,魚已經剖好、腌好,取出加入適量蔥、姜、料酒,蒸 10 分鐘即可食用。與普通冷凍品相比,預制菜的加工程度更高;但這些概念也存在一定交叉,并沒有絕對區分。
找食材創始人盧春龍告訴記者,目前我國預制菜占凍品市場 20% 左右,而在飲食習慣類似的日本則占到 60%;這意味著,預制菜現階段是個過千億的市場,未來則有潛力成長為萬億級市場。
項目介紹
找食材是今年成立并運營的,盧春龍此前創立過冷凍品食材品牌“小春國際”,年銷售額近 10 億元。在觀察到預制菜下游需求爆發、上游供應分散的市場環境后,團隊認為這一方向存在著平臺級機會。
找食材搭建了一套供應鏈+城市站體系,實現預制菜當日送達,服務 3-5 線縣城、鄉鎮食材服務配送商。當前,第三方工廠及自有品牌已經儲備了 3000+ SKU,在上海、杭州、南京初步跑通,單月 GMV 超過 5000 萬元,計劃 2020 年實現 10 億元 GMV。
預制菜的核心價值是更方便,但 C 端市場還需要培養消費習慣。而對 B 端餐飲企業來說,預制菜能:減少人力成本,提高出餐效率,保證餐品標準化;此外,由原本按斤采買原料變為按份采買,成本核算也更清晰可控。
對標日本市場
預制菜也走了先 to B 后 to C 的發展過程。實際上,現在大多餐館里售賣的面點、油炸小吃,也都是購買半成品回來蒸熟或炸制,而非廚師從頭制作。
未來,被預制菜取代的菜品會越來越多,餐館只用保留自己的幾個拿手好菜。
市場營銷
為了能夠打開預制菜銷路,找食材也會通過各類活動完成市場教育:
一是“國際食材節”,每年 8 月 8 日在無錫舉辦,邀請超過 350 名供應商、參觀人數過萬名,主要用于加深行業影響力;
二是每個城市站每一季度會舉辦 1-2 場新品推廣活動,由經銷商邀請酒店老板和廚師長前來試吃,幫助推廣菜肴。
此外,找食材還正在開發配送商專屬的 SaaS 系統,讓配送商開設自己的店鋪,客戶可以直接在小程序下單訂購,找食材平臺接到訂單后會直接配送到配送商門店,進一步提升銷售體驗。
找食材的團隊
創始人&CEO 盧春龍是中國冷凍半成品協會主席, 預制菜食材從業 20 多年,曾創立年銷售額近 10 億的冷凍品食材品牌“小春國際”。
聯合創始人崔恒亮是原復星集團高級技術總監&成本采購條線合伙人,曾任找鋼網技術總監、生鮮項目“蔬米鮮”聯合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