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溪科技創始人 向海濤
2018年
全國土地流轉面積達5.3億畝
耕地規?;式?strong>30%
土地超70%流轉入農業大戶及合作社
新型職業農民達1800萬
50畝以上規模種植戶達480萬人
返鄉創業者達780萬人
……
與此同時
我國光纖及4G網絡行政村布局比例均超98%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8.3%
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超68%
(以上數據由數溪科技提供)
“大家對中國農業的印象還是比較傳統的,以為還是原始的小農經濟,但實際上在很多地方,傳統農業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了?!?
南京數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溪科技”)創始人,向海濤,1977年生,江蘇南京人,數溪科技是他的第2次創業。
數溪科技 數據科學與技術中心
回國,天時地利人和
向海濤本科和碩士讀的是機械電子工程,2002年,他決定去美國繼續進修。當時美國興起了一個全國性的項目叫數字地球(Digital Globe),與之相關的3S技術(GPS、GIS、RS)成為時下熱門的專業選擇。
彼時3S技術大部分的應用研究集中在農業領域,向 海濤覺得如果能成功把這種前沿的技術與傳統行業相結合,對行業效率的提高會大有幫助。于是在申請出國的時候,選擇了農業工程這一方向。
5年后,向海濤博士研究生畢業,又在美國工作了10年。在美期間,曾任孟山都公司高級研究員、全球數字農業企業The Climate Corporation 技術總監,并成為美國農業無人機信息服務公司 Ag-sensus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
深耕農業領域多年,向海濤確確實實看到了自己所學給行業帶來的改變,要把成功經驗、技術帶回國內的想法愈加強烈。
2016年,在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引導下,國內創新創業的熱情空前高漲。同年,習主席提出“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遠在美國的向海濤也感受到了國內這股浪潮,并深受鼓舞。
當時正好中國科學院的“百人計劃”在引進海外人才,向海濤經過兩輪面試后成功入選,正式回國。
數溪科技核心團隊,從左至右為:馮欣欣、王海林、向海濤、鄧田宇
中國農業正在升級換代
2009年,中央提出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 要“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 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 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農村土地流轉速度和規模在不斷加速。
2017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7.3%(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人口老齡化形勢愈加嚴峻。
而早期農村大量年輕勞動力流向一、二線城市,農村勞動力極其短缺。
與發達國家的精準農業相比,我國傳統種植大多是掠奪式的,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對土壤、環境都極具破壞性。
“其實農業也需要有技術應用,中國傳統的農業生產和經營,是粗放型的,好像誰都能種地,但實際上如果沒有真正的技術支撐,種植的效率、投入與產出比會非常差?!?
在種種內外因的推動下,中國農業正處于升級換代的節點上,這給向海濤這一類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最基礎的創業土壤,讓他們可以把所學知識與技術轉化為實際應用。
回國后的向海濤慢慢發現,農業領域的一些經營者、服務人員的素質都在快速提高,環境保護、優化種植管理等意識也在不斷提升。
中國的農業已經沒那么“傳統”了。
數溪科技技術人員在南京的實驗田作業
預測與計劃才能滿足農業時效性
向海濤把數溪科技定義為一家大數據+AI公司。
中國農業不缺數據,但收集數據的主體大多是政府各個部門和科研院所。
怎么把多元化、多維度、多尺度、結構性、非結構性的系列數據匯集起來并讓其產生價值,是業內需要思考的問題。
數溪科技依托中國科學院國家級科研平臺,擁有海量農情數據。向海濤向農世界網記者介紹到,農業種植首要確定是環境條件,包括土壤、氣象等。
數溪科技自主研發的土壤和氣象模型,可以推演出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結合作物生長模型與遙感技術,通過算法對作物做一個全生育期的模擬,再得出整體的規劃。
這過程中能預測的不僅僅是什么時候該施肥、什么時候收割等問題,也包括該區域土壤環境適合種什么作物、生長過程需要用什么類型的化肥農藥等。
向海濤強調,農業是一個時效性非常強的行業,遙感技術的簡單應用是沒辦法滿足農業的時效性的。
“農業是一門交叉型的學科,只懂農業或只懂計算機,都不夠。數據實際上只是一個number,把農學、土壤學、生物學等系列科學和遙感、傳感器、自動化等技術融合起來,才能真正把數據提煉出有意義的價值。 ”
數溪科技在黑龍江的實驗田,右邊為數溪科技服務的田塊
平臺+服務,重構產業鏈
數溪科技研發的慧種田數字農業服務平臺分為手機APP和PC端,前者給C端種植戶提供免費服務,后者面向種植端上下游提供有償服務。
數溪科技平臺+服務模式
慧種田數字農業服務平臺以田塊為基本單元,通過AI算法深度挖掘“作物-環境-耕作”之間的耦合關系,給用戶提供實時、精準、優化的農業生產管理方案。與田塊相關的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可以使用基于田塊場景下的數據,幫助它們更好地完成服務。
向海濤解釋道:“數溪科技的商業模式是賦能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即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B端主體?!?
向海濤把這些群體定義為無限接近農戶的人。這些人在服務農戶的過程中,由于缺少有效的數據,比如基本的田塊數據、種植數據等,盲目地提供服務,不僅效率低下,也造成資源浪費。
“數溪科技相當于是幫助B端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幫助它們改變傳統的業務模式,通過我們提供的數據和算法,驅動決策,從而提供精準的服務,提高效率?!?
“舉個例子,數溪科技給種子企業提供某塊土壤的基本情況和氣候條件,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提供合適的品種?!?
據了解,目前數溪科技是按服務田塊面積向B端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
慧種田數字農業服務平臺
數字農業,正在崛起
向海濤透露,數溪科技累計服務的農田面積年底將達到500萬畝,預計在2020年做到5000萬畝,已有大型B端客戶30多家。
數溪科技的核心團隊成員均在農業領域深耕多年,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與資源,能夠快速地對接到有數字轉型需求的群體。
“團隊現有的資源是一方面,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才能走得更長遠。種植業涉及的環節非常多,在初期客戶群體形成口碑之后,口口相傳,更容易帶來新的客戶,實際上我們現有的客戶有一半是自己聯系數溪的。所以我們相信明年的服務面積會有裂變式的爆發?!?
數溪科技目前有50多名員工,80%是技術人員,70%是碩士以上學歷。
“人才是數溪科技最大的核心資產。”向海濤說。
馬鈴薯作物長勢圖
從決定回國就業到自主創業,經數年時間,向海濤和記者感嘆道: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面貌正在發生喜人而又深刻的變化,尤其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很有遠見的。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知識經濟風光無限,科技浪潮方興未艾。在這一特殊背景下,吸引海外人才回國創業,筑巢引智尤為重要?!?
“所謂天道酬勤,不管在國外還是國內創業都是一樣,要犧牲和付出很多。相信有了國家和政府的堅強后盾,我們專注地把產品、技術、市場渠道及團隊做好,總會等到市場爆發的機會。幸福是靠雙手奮斗出來的,專注做一件事并做到極致,你就離成功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