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量子創始人&CEO 王馳
八月底,大地量子CEO王馳受邀出席科迪華年度新品發布會,作為科迪華此次活動唯一邀請的數字農業戰略合作伙伴,王馳在會上介紹了數字化農業的發展趨勢及大地量子在相關場景的技術落地應用。
作為全球空間大數據平臺,大地量子以農業為切入點,其自主研發的AI+衛星遙感分析技術,提高了遙感數據的解譯效率及準確度,為農事生產、農業保險、農產品期貨等行業提供數據服務,幫助這些行業實現數據驅動的業務升級。
大地量子創始人&CEO,王馳,1988年生,四川成都人,大地量子是他博士畢業后的首次創業,初中期間曾創辦過成外夢網。
毛烏素沙漠局部植被長勢監測圖
從農業領域出發
王馳在科迪華新品發布會上展示了一組數據:2007-2016年全球共計發射963顆衛星,大多數用于通信(41%)和對地觀測衛星(27%)。
大地量子與NASA、歐空局等全球主流衛星數據供應商均建立了高效的數據獲取通道,通過AI、機器學習等技術追溯、監測、預測與商業活動相關的高價值數據。
大地量子把這些數據提供給B端企業,主要有農業企業、外企、國企和創業公司等,也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數據服務。
農業是大地量子最開始進入的一個領域,目前大地量子輸出最多的產品也與之相關,比如作物地圖。大地量子之前和一些私募基金合作,大地量子收集了東南亞的棕櫚種植面積情況、棕櫚的分布與氣候的關系等數據,為它們在期貨領域做出的決策提供依據。
洪災評估
大數據技術商業化的難點是系統性的問題
王馳在美國南加州大學讀博期間,曾參與科技公司D-Wave的量子計算項目,于2017年成立公司,帶領團隊致力于打造基于3S和大數據技術的空間大數據平臺。
以往,以遙感為代表的時空大數據應用更多是由政府主導,市場化程度低,“大數據”這一概念也是在近幾年才被人們所熟知,但它的商業化價值在哪里,很多人仍是一知半解。
創業以來,王馳對這一點也是印象深刻?!霸趹卯a品的適用上,有些數據可能按我們的理解應該是這么用的,但按客戶的理解應該是那么用,就會產生認知上的差異。這也是我們創業過程中遇到的一個阻礙。 ”
在空間大數據商業化落地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影響因素。王馳認為用戶的認知是一方面,應用場景也是一方面。
“站在提供數據產品的公司角度,需要去了解應用場景,讓技術落地,這屬于公司的責任;站在客戶的角度,我們也有看到一些具有先進思維的客戶,愿意去嘗試新的技術,希望把新的技術應用到他們實際的業務環節中去;
當然也存在一些技術上的問題,更多的是在數據產品化這個方向,因為我們需要提供的是精準的數據和好用的產品,要達到這兩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商業化的難點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需要各方都能夠投入精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
美國2018年大豆分布圖
農世界網記者:大地量子的產品輸出是技術導向還是市場導向?
王馳:它是一個相對比較平衡的導向,我們既不是完全屬于市場導向,也不完全是技術導向,更多的是取得中間的一個平衡。
如果是客戶所有需求都要去滿足的話,就可能會變成一個以項目為導向的公司,這并不是我們想要去做的事情;而完全以技術為導向,這又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產品做出來沒人用,所以我們更多的是在中間找一個平衡點。
農世界網記者:與同類公司相比,大地量子的優勢是什么?
王馳:從一些公開信息來看,個人覺得大地量子的優勢在于有規?;臄祿?,我們所做的數據是數據產品,它不是一個項目,在此前提下,大地量子可以去服務那些要求大尺度數據的客戶,比如提供全國尺度的數據。
事實上我們在做期貨項目的時候,客戶需要的都是全國范圍的數據,所以我覺得數據工程化、產品化是我們目前能感受到的一個優勢。
王馳在TEDx成都演講
農世界網記者:除了農業領域,大地量子下一步的業務重心在什么領域?
王馳:目前更多的是考慮環保領域,因為我們在環保上面已經有一些數據的落地。環保是大地量子一直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也是國家關心的一個問題。
大地量子之前也有和客戶合作過環保項目,具體涉及湖泊的富營養化監測、黑色水體的監測、工廠是否正在排污等。
據了解,目前大地量子有團隊人數30人,技術人員占比60%。
2019年8月公司對外宣布完成數百萬美元的Pre-A輪融資,用于新技術的研發以及市場推廣。
近日,大地量子運用最新技術成果:干涉合成孔徑雷達技術(InSar),成功對墨西哥城地表形變等指標進行測量。這項技術同時可以運用在全球基礎設施的形變、沉降、位移等重要形狀指標進行持續監測。
2018年,王馳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和“胡潤百富‘30x30’創業領袖”榜。
王馳表示,大地量子今后會堅持在數據產品化方向下功夫,探索更多的應用場景。
王馳入選福布斯精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