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職業農民”教育,會是下一個千億大風口嗎

農世界網    象三一 2019-08-30 來源:農世界網

做個“職業農民”,年薪40萬不是夢,為農民量身打造的教育,可能也是互聯網最后一塊未被消化的藍海。

教農民如何種田,還要跟他們收費,這事靠譜嗎? 資本的押注或許能給出提示。近日,被稱為農業版“知乎”的天天學農宣布完成數千萬元B輪融資,由雍創資本領投,經緯中國跟投。 成立兩年以來,天天學農累計已獲得4輪近億元融資。同樣涉足農業知識信息服務領域的新農寶、農世界、南泥灣平臺等同樣獲得資本下注。 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正把目光投向下沉市場,農業教育正是其中一塊尚未被完全開發的豐沃土地。

  做個農民,年薪40萬

對依靠種田為生的農民來說,鄉村不只是田園牧歌,更有天干物燥,四季蟲害,樹不掛果,草不低頭……

隨著國家對農村土地流轉的大力支持,很多“新農人”選擇承包土地進行大規模種植。對他們來說,種田這門手藝,不再是力氣活,而是需要能力和資本的技術活。

以農業為職業、有相應的專業技能并且達到一定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被稱為“新型職業農民”。他們普遍對互聯網接受度良好,對農業知識和技術有硬需求。 天天學農這類農學平臺面向的,正是這批大、中型農業種植戶。 

劉偉是典型的“職業農民”。雖然出生在農村,但從來也沒下過地干活。初中畢業后,劉偉一直在外打工,直到父親重病才不得不回到村里。他承包了一座占地100多畝的果園,種植各種品種的桃、梨、草莓等等,還散養著一批雞和羊。 對劉偉來說,有國家政策扶持,加上家里親戚幫扶,果園成本并不高;如今大家消費水平日益提高,果園里品種多,除了外銷,還能用來供采摘,并不愁收益,年入40萬不成問題。 唯一讓他發愁的就是兩件事,一是果園的打理,從沒有過相關經驗的劉偉只能選擇百度或者翻書,往往還是一知半解。除了這個,農村懂果樹種植的人才少,愿意在果園干活的年輕人也少,這同樣是讓劉偉很心累的事,從分枝到病蟲害防治,都得他一個人盯著,幾乎分身乏術。 

從一家一戶的自給自足到經營管理一片果園,一個魚塘,一座農家樂,農民有了更多的知識訴求,針對農民的職業教育成為他們亟需滿足的剛需。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統計,2017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已突破 1500 萬人,其中45 歲及以下的占54.3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0.34%。職業農民正呈現越來越年輕化,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的趨勢。 據了解,今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20億元,聚焦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業遠程教育等計劃上,預計全年培育職業農民100萬人以上。

  種植大戶和快手老鐵,你更喜歡誰

目前,很多農民職業培訓往往是政府主導,以鄉縣為單位進行統一開會或者是走訪。這種模式顯然不能滿足注重實操的職業農民的需求。像天天學農這樣的農民職教平臺建立,也是為了填充農民對于新技術,新知識的需求這塊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受限于較為分散的地理位置,目前針對農民的職業培訓往往多數以線上遠程培訓為主,線下活動,游學等是少數。其中,短視頻課程的形式更為常見,即問即答成為一大特色。 2019年5月,成立僅一年左右的農業知識短視頻平臺蜜蜂TV完成近千萬元戰略融資。目前平臺上入駐了200多位農技專家,聚焦在柑橘、葡萄、蘋果、辣椒、玉米等農民關心的經濟作物上,比起啃書本,短視頻的形式更為輕松有趣。這些專家不僅理論知識豐富,更多的自身就是種植大戶,有多年的田間實操經驗。

盡管農技類大V目前還沒有紅出圈的案例,但他們仍然是很多農民職教平臺的重心。天天學農將簽約的500多名農業專家一個小時左右的課程分成10分鐘左右的小課進行付費上線,方便用戶隨時打開,隨時學習。除了評論區可以向專家提問外,付費用戶還會有微信和qq群可以和他們聯系。

這些專業農民職教平臺之外,一些“野生”大V可能更受關注。 以快手為例,農業類主播在平臺上人氣居高不下。農業苑、翟會長講三農等,粉絲超百萬,除了老鐵雙擊666,他們往往會在直播中分享一些跟農業有關的政策、技術知識,在線解答很多人的疑問。 在抖音上,湖南潭州的農業專家團隊,通過他們抖音號@農業百科來給粉絲解釋果園為什么要長草,柿子樹為何放水,擁有近70萬的粉絲關注。

就在7月3日,武當山第一屆花果山農業服務隊快手農業大咖技術交流會上,60多名快手農業主播與當地農戶交流了農業生產的高效技術、管理經驗、包括營銷方面的一些玩法。 在農民職教平臺尚未觸及到的地方,類似快手、抖音等平臺同樣孕育了一批農業大V,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在做農民職業教育這件事。 

今年初,農業服務平臺“農世界”完成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其創始人廖海靖對媒體表示,農業可能是最后一個沒有被大量開發和創新的處女地”。

不包括在外打工的農村人口,中國大約有2.6億農民扎根于土地討生活。 從國家第三次農業普查的數據來看,我國小農戶的勞動生產率,僅僅是歐美發達國家的2%。盡管美國耕地面積是中國的1.5倍,但美國農民的年收入卻是中國的25倍。以鄰國日本為例,日本農戶一年也有近4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

數據顯示,中國已知的農業知識服務市場大約在千億左右,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曾表示,到2020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將達到2000萬人。 對像天天學農、蜜蜂TV這樣有資本加持的平臺來說,農民職業教育的千億風口,挑戰者不只有對方,還有更常被打開的抖音、快手等平臺。

如何將晦澀難懂的農業技術知識傳到田間地頭,或許會是制勝關鍵。

文章授權轉載及企業報道,請微信 nsjxms 農世界小秘書,添加時請注明公司+姓名+職位;如有具體作者來源信息,請在作者欄注明文章來源。授權后擅自修改文章內容,經查實后一律追究法律責任,并永久拒絕授權。凡來源于農世界網的內容,其版權均屬農世界網所有,文章內容為作者觀點,不代表農世界網(www.argeistanbul.com)對其觀點贊同或支持。尋求報道,請點擊這里。

參與討論

所有評論

熱門文章

回到頂部 人妻无码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