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農業100人|專訪芝麻地創始人郭興源:他從投資人到自主創業,專注農業產業13年

農世界網 2019-08-09 來源:農世界網

芝麻地創始人 郭興源

郭興源,芝麻地創始人,1980年生,廣東汕頭人。芝麻地是他的第一次自主創業。

郭興源從事農業產業10余年,主導過農業投資、交易市場平臺營銷管理、農產品電子商務等項目,作為職業經理人參與創建并主導運營潤豐國際蔬菜交易中心。如今,該中心已成為廣東省最大的蔬菜供港澳出口加工基地,占據香港進口蔬菜40%份額。

此外,郭興源主導投資及運營上下游企業超過7家,2011年創辦菜蟲網生鮮電商平臺,后于2015年創辦芝麻地。

2019年7月24日,郭興源接受農世界網的獨家專訪,與記者分享了他對農業行業的一些認知和思考。

郭興源在成都農博會上介紹芝麻地產品

  農業產業互聯網現狀?

郭興源:農業領域非常廣,包含畜牧、水產、果蔬等等,各細分領域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拿果蔬來說,目前從上下流通來看,整體還是比較傳統的。雖說傳統,但發展是上升的,不論是在種植端、流通端還是電商銷售端,果蔬尤其是水果類都呈現出增量的趨勢。

不管是否有新的業態進來,這個增量足以能夠讓它可持續發展,這是大環境。所以電商也好,B2B的社群也好,就目前來說,實際上對果蔬行業里原有的經營者的影響并不大。

生意上的影響不大,但是心態上的影響還是有的。互聯網電商、社群電商、新零售的出現會讓很多人開始思考怎么掌握場地資源的把控權,變成去上游搶占資源。像很多水果商原來是做進口代理的,現在是直接和智利、北美、東南亞等原產地農場合作,包括國內的也是,所以它是在倒推上游農場標準化和集約化,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但以流通環節為例,現在還不能說電商對傳統流通環節實現了革命或迭代,更多地是迭代了一些思想。傳統流通端仍具有承上啟下的功能,不會輕易被顛覆。

農業行業的流通環節需要少了誰或多了誰,是一個需長期驗證的過程,它是一場馬拉松,目前還沒辦法判斷。

我覺得農業產業互聯網更多的是為供應鏈賦能,供應鏈賦能涉及很多方面,比如為行業提供信息化、營銷策劃、物流、生產優化等服務,大家都在關注農業行業的需求,努力讓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未來大家想做出改變的時候,我覺得做產業鏈的服務商機會是比較大的。利用互聯網、AI賦能產業供應鏈。

互聯網只是工具,使用工具的目的就是為了提效和增量。”郭興源向農世界網記者表示。

郭興源認為物美價廉是農產品的永恒標準

  什么樣的農產品在電商平臺上受歡迎?

郭興源:物美價廉是永恒的標準。農業電商更需要的是信任,物美價廉要看客戶信不信。早期農業電商最先切入的是水果領域,一是水果可以單一銷售,二是保質期比較長,三是可以直接從外觀和口感判斷產品質量,所以電商平臺會選擇從這些品類出發。

但是現在大家有更高的追求了,很多人開始做產地延伸或新品種研發,可以發現水果越來越甜,個人覺得這也不是一件好事。大家都追求同一標準,就是糖度,對其他人體有益的元素很少關注,從健康角度來看的話,我覺得不是一個好的趨勢。所以現在講消費升級還為之尚早。

因為市場還是在追求簡單粗暴的口感,有一個好的或甜的東西,供給量一下子就上來了,但產品單一,很難建立壁壘。今天10000單,明天就可能1000單,并沒有形成供應鏈優勢,目前電商的本質還是在尋求流量。

芝麻地團隊

  投資項目主要看中哪幾個方面?

郭興源:首先是企業選擇的領域,在產品這件事情上要講的明白。一是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二是產品上游容易控標。

作為投資人我會傾向于選擇供應鏈上游的企業,因為未來不管是B2C、還是社群,包括一二級批發商,對質量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樹立上游的競爭力比建立下游的渠道更重要。下游是通道,但上游是通道的痛點。

其次是具有戰略目光的團隊。農業是一場馬拉松,所以團隊要有一定的戰略性思維和對農業的判斷,未來想做什么,是否能建立行業壁壘,是團隊必須要考慮的。

最后是能不能賺到錢,本質就是做的產品有沒有毛利,在產業里面有沒有價值,對產業的升級有沒有價值,對社會有沒有價值,我覺得這是最需要看的,因為有價值才有效益。

農業未來的機會應該是上游的資源,因為下游的需求量很大,而上游的供給太短缺了。我有個朋友在長沙一天出貨十幾近二十萬單,需求量這么大,按理說應該有很多的供應商可以選擇,但是卻要尋求我們的幫助,說明上游的供給是存在缺口的。

貨很多,但合適的貨不一定有,其實也就是要研究消費者需求的問題。而真正做渠道的人,他只能知道消費者要什么,不能解決對方能給什么,所以未來農業上游的發展是有很多機會的。

芝麻地切入四川果批市場

  做供港蔬菜這么多年,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郭興源:2006年到2011年,我作為副總經理就職于潤豐國際蔬菜交易中心。潤豐當時做的是產供銷一體化,第一有生產基地,能夠組織貨源;第二從一級批發到加工環節,可以直接在潤豐內部消化。物流、供港服務、結算都可以在潤豐交易中心完成,不僅解決了上游問題,還解決了服務問題,所有渠道商都愿意和我們合作,所以潤豐在高峰期能做到40%的份額。我覺得核心就是掌握了產地資源。

當時我們在全國各地建了100多個供港蔬菜示范基地,再帶動周邊農戶一起種植。在香港品質、政策要求下,所有香港的渠道商都需要有資質和高品質的貨,當時的潤豐交易中心已經達到了這個要求,能夠提供對方想要的。

而供港蔬菜基地至少要滿足幾個要求:

1.氣候要滿足輪作的要求;

2.要能產生效益,有利潤空間;

3.土質和水質要達標

4.生產成本低

5.要有固定的種植團隊

  為什么會創辦芝麻地?

郭興源:我是做B端的服務出身,潤豐是給加工企業和貿易商做賦能,我參與平臺和上下游的搭建,所以相對了解上下游的服務需求。目前,我國農產品行業正由傳統向現代化轉變,農產品行業信息化發展已成為時代趨勢。創辦芝麻地的初衷,是希望從農產品企業經營管理系統(AEMS)切入,為農產品行業企業實現信息化,繼而逐步打通農產品上下游交易鏈條,沉淀價值交易數據,賦能整個農業產業。

芝麻地連續兩年獲得東莞市頒發的信用證書

  芝麻地會提供定制化服務嗎?

郭興源:不會定制,微服務模塊會做一些,但是都是拼塊,因為我不是很喜歡做定制類的。這個標準也不是我定的標準,而是芝麻地根據用戶需求制定的標準。標準是相對的,研發是持續的。這種是屬于對群體定制,而不是單個定制。

  芝麻地主要在哪些地區開展業務?

我們的大本營東莞下橋、廣州江南、嘉興、成都、北京、南寧、長沙等,基本輻射至全國的大中城市。

目前芝麻地自主研發的農產品企業經營管理系統(AEMS)已服務超過1000家農產品企業,滲透全國200余座農產品批發市場。一方面我們正加速全國市場布局,另一方面,我們也靠產品口碑傳播。服務完一個區域,如果發現它的上游或下游也需要系統且平臺較大,芝麻地就會順著去開展服務。

比如有家東莞的客戶,他在廣州也有駐點或者客戶,他也需要系統,芝麻地就要派服務人員過去。而服務人員不能老出差,就需要服務多幾家企業,然后這個業務點就慢慢擴出來了。所以我們是順著去走的,不是沒有任何準備就增加駐點。靠客戶跟口碑的裂變,帶入新客戶,所以客戶還是屬于自然增加的階段。

芝麻地為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常務理事單位

  用戶會不會出現對軟件接受困難的情況?

郭興源:芝麻地一直堅持的原則是:老板不用就不要買。老板用了員工才會用,因為老板花錢了。如果老板說他沒空,讓我們先去幫他的員工培訓,我們是拒絕的。

但芝麻地的產品也是比較傻瓜式的,操作起來也不會很復雜,老板的認知才是最重要的。其實芝麻地是把心思花在了提高老板的認知上,而不是培訓他們,培訓一個小時就夠了,認知才是決定他能不能把事情做到底。

  芝麻地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郭興源:目前市面上還沒有同類的成熟競品。大家都還在摸索,前期耗費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芝麻地在產品的研發上傾注了大量精力,研發成本相對比別的軟件的高很多。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并不容易,這個過程中,大財團可能會進來瓜分市場。所以芝麻地在把握市場擴張的節奏上也是很謹慎的,賬號基本不對非用戶開放。

  對農業SaaS未來的發展有什么樣的看法?

郭興源:提到農業SaaS,很多人會想到供應鏈金融、物流倉儲等,個人覺得這些應用場景還是比較模糊的。對于芝麻地來說,我們目前要做的是為用戶提供信息化服務,先把跟前的事情做好,再想怎么做得更大。農世界網記者:梁麗娟

版權說明:文章來源農世界網,經農世界網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轉載申請,違規轉載法律必究;轉載文章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參與討論

所有評論

熱門文章

回到頂部 人妻无码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