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洋數據創始人&CEO 趙洪啟
趙洪啟,山東人,1976年生,前華為工程師,北大光華EMBA碩士研究生,云洋數據是他的第三次創業。
2010年,當時還在華為任職的趙洪啟假期回山東老家,看到家鄉有很多種植櫻桃的設施大棚。然而,這些大棚并沒有把農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比如大棚內部的溫濕度高于外界,農民長期在大棚內勞作,對身體有不好的影響,勞作仍舊十分辛苦??吹竭@些,他就開始思考如何幫助家鄉父老解決種地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實際問題。
智慧溫室大棚智能感知控制系統
他對鄉親們承諾,通過他掌握的技術,能解決種地難的問題。為此他去了一趟壽光,本以為在壽光這個國內設施農業應用最廣泛的地區應該能找到解決方案,結果發現,在壽光也尚未實現普遍的設施農業信息化與機械化,智能化農業更是無從談起。以此為出發點,在華為當工程師的趙洪啟,心中萌發了通過現代技術改造現有農事勞動的想法,云洋數據因此誕生。
云洋數據后臺監控界面
服務為主,專注技術研發
現在的云洋數據擁有32人的團隊,以山東濰坊這個設施農業大市為制高點,在武漢、江蘇、山東、云南四地開設了分公司;服務范圍覆蓋山東、北京、內蒙古、吉林、江蘇、河北、陜西、新疆、福建、湖南、湖北、云南等多個省份。同時,基于云洋數據與華為在設施農業領域的深度合作關系,未來也有望將其影響力進一步輻射到東南亞、巴西、俄羅斯等海外市場。
云洋數據當前的業務以產品服務為主,為行業提供以物聯網感知和控制系統為核心的各類產品,客戶包括京東、華為、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霍尼韋爾、航天恒星等。
安丘紅芽姜大棚
多年來,云洋數據一直堅持扎根田間一線,以產品帶動服務,通過不斷地研發與新產品的迭代,帶動數字化種植服務等其他業務的發展。未來,隨著云洋物聯網產品體系更大規模的推廣覆蓋與云洋數據種植作物模型的成熟,云洋數據希望進一步轉向以“數據服務”為核心的業務模式,逐步構建和夯實其“數據競爭力”。
為了保證產品領先于行業,云洋數據一直以來把新產品的研發作為重中之重,云洋數據累計投入數千萬元,年均近千萬元的研發費用。趙洪啟向農世界網記者表示:云洋數據是一家技術驅動型企業,一直以技術開發為核心。
公司的市場部在2019年上半年新近組建,之前云洋數據投入的重點一直放在研發上,用于打造功能更加全面、更加接地氣、更加實用的農業數字化產品,這也就是云洋數據在每次公布新產品時都能在業內引起轟動的原因。、
洋數據技術人員作業現場
智慧農業的發展前景
趙洪啟認為,中國農業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才剛剛起步。未來隨著技術應用的普及,智慧設施農業在國內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他曾經說過:設施農業的物聯網數字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可能需要5年到8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現在種植戶接受這些新興技術依舊處在一個教育與培養的過程中。不過大多數農民理解不了這個沒關系,只要在當地找到一些認知度和接受度比較高的種地能手,向他們提供技術和數據服務,幫助他們實實在在地增產增收,這樣一個好的效果會不斷形成口碑,帶動其他農民逐步接受新技術。
除了政府和企業客戶,從農戶端來說,目前云洋數據的主要服務對象,就是這些一開始就比較愿意接受新技術的農民。
云洋數據專家咨詢解決方案
智慧農業,簡約但不簡單
“物聯網的應用、工業化的精細管理是否意味著今后的農業會比以前更好做?”面對農世界網記者的疑問,趙洪啟表示:我不認為這意味著做農業更簡單,因為農業的產業鏈很長,云洋數據目前所涉及的業務范圍,集中在田間農事操作等中間環節。如果單純地討論種植領域,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云洋數據會給種植戶和企業帶來質的變化。
然而整個產業鏈還涉及到上游的農資和下游的流通領域,同時還有自然災害等各種因素影響著整個農業產業鏈,這些是云洋數據當前無法改變的。
我舉個簡單例子,農業最開始的環節是種子,如果種子有問題,那不論如何利用新技術,如何搭建智慧大棚,都無法讓農民增產增收。云洋數據專注于種植管理和種植模型的應用;而對于整個產業鏈來講的話,涉及的面太廣,我不能說我做好了,就代表著農業沒問題了?!?
智慧大棚
云洋數據核心競爭力
在討論到云洋數據的核心競爭力時,趙洪啟告訴農世界網記者:我認為云洋數據的優勢主要有三個點:
第一個優勢就是我們的團隊,我們在物聯網、AI和軟件領域,有一支十分專業的技術團隊,他們來自于華為、騰訊、漢王等企業,軟硬件技術功底十分扎實;在農業種植、農業業務方面,我們與中國農科院、各省的農業大學和農業科學院有著十分密切的合作關系,同時有很多同學在這些機構中工作。
第二個優勢是我們的產品,我們的物聯網和AI團隊曾經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這個團隊現在為我們設計制造的智能設備,是有靈魂和思想的,而不是簡單的傳感控制設備。這套設備是以植物種植模型和栽培管理模型為基礎制造的模塊化智能設備,具備遠程維護升級、操控監測等功能,進而大大降低了維護成本。
蟲情AI系統
我們的智能設備在比同行性能更穩定的同時,其價格也要遠低于同行的產品,這是因為我們的工業化水平很高。在這個行業里,很多企業大都是一類專感器對應一套制版,而云洋數據能通過集約化技術,將多個類型的傳感器用一套制版,實現了功能的整合,充分降低制造成本,例如設施農業萬能控制器。
因為在工藝和設計理念等方面的創新,所以類似功能的產品,其成本要比同行低很多,產品定價也會比同行更加便宜。在這一方面,其實力也是不輸于國外同行的。
第三個優勢是我擁有其他創業者可能沒有的地域優勢。有這么一句話,中國農業看山東,山東農業看濰坊,而我就是濰坊人,我們公司也是創立于山東老家的農田之上,所以說在農業這個領域,云洋數據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云洋數據智能網關,可智能操作卷簾機和水閥
好產品,來自于生產一線
談到云洋數據為何能一直根據農民的需求生產出對應的產品時,趙洪啟表示:現在很多企業家缺乏對中國農業和農民的實際需求的了解和理解,這一點制約了中國農業物聯網的發展。
我從小就耳濡目染農民如何種地,他們有什么樣的痛苦,需求是什么,這些我都很清楚。創業后我在山東的時間要遠多于在北京,正是因為我一直泡在田間地頭,不斷地積累實戰經驗,云洋數據才能“想農民之所想,做農民之所需”,生產出能真正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的產品。
云洋數據硬件設備
更大更強,需要各種力量支持
云洋數據的創始團隊來自華為、北大、騰訊 、漢王。
聯合創始人兼COO晏峰,是中國艦船研究院計算機碩士和北京大學光華EMBA,曾經先后服務于漢王科技等高科技上市公司,并帶領團隊在智能圖像識別系統與智能視頻大數據應用系統方面獲得2017年北京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聯合創始人兼CMO李志慧,是河北經貿大學MBA和北京大學光華EMBA,多年從事銷售管理工作,曾帶領團隊獲最佳業績榮譽,年銷售收入70億;
聯合創始人兼CTO陳志,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歷,互聯網行業從業15年,曾服務于騰訊、雅虎、360等企業;
聯合創始人兼發展戰略部負責人魯錫峰,畢業于華北電力大學,曾先后供職于西門子、和君咨詢和農信互聯,在智慧農業與企業經營管理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智慧大棚設計規劃服務
與云洋數據合作的企業也都是重量級的名企,如京東農場、壽光蔬菜集團、華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霍尼韋爾等。
趙洪啟表示:剛從華為出來創業時,我沒想過融資,但隨著思想的變化和市場的發展,我們現在也逐漸接觸資本。云洋數據在2019年初融了天使輪,Pre-A輪也正在啟動之中。
我們接下來如果想做得更大走得更遠,必須借助資本的力量,我們期待未來與更多看好智慧農業發展的投資人合作。
安丘市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
未來,智慧農業將進一步取代人工勞動
我認為從總體的種植來講,生產環境是比較復雜的,設施農業現在主要有幾種模式,一種是以色列的節水模式,另一種是荷蘭的作物模型模式,中國壽光的陽光大棚模式。這幾種模式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不斷的降低人在農事生產中的勞動強度,通過調節參數,就能完成種植環節的絕大部分操作,人只需要做一些園藝性的工作即可。
我相信在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智慧農業的普及,可以將人從這些繁重的農事勞動里解放出來。而云洋數據也將進一步踐行“一芯智農、一心益農”的理念,致力于我國智慧農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